/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10-1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了“语感”的概念,引发了对语感的研究。我国最早提出语感概念的是夏丏尊先生,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倡导语感教学,随之语感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同。早在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的确,具备了良好的语感不仅能使人“感受到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之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
  那究竟什么是语感呢?《辞海》上的解释是: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言素质的核心因素。通俗地讲,语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功能。它包括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所有语言实践在内的一系列判断、分析、综合、联想和想象。它既涉及语言直接的外在方面,包括语音、文字,又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语意,是两者的有机统一。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源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语感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习得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言语理解、言语生成的综合全面的直觉能力,它的形成和结果以及运用的过程是无意识的。这里的无意识并不排斥意识活动,而是它的过程和结果难以用言语表达”。作为语言感受能力,它是一个逐渐形成、增长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机会,帮助学生通过经常接触、交流、使用语言,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一、在朗读背诵中培养语感
  认知论认为朗读过程的开始即是文章作者的情感、见解和意图与读者的经历和有关知识的构成发生交流和作用的开始。读者通过视觉将文字、图画反映到大脑中,唤起大脑对语汇知识以及语汇所载信息的分类、筛选、吸收和同化,补充和完善原有图式。因此,听、说、读、写、译,读为首。现代语言学理论也说明,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即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但对于学好外语,也同样是适合的。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可见,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读得多,读得好,才能体会到句子、文章的内容,并受到感染。当读到滚瓜烂熟时,文章的短语、句子表达方法就会被学生消化吸收。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并要求学生在朗读背诵时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
  二、在真实或半真实的视听说环境中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增强语感,必须多创设英语环境,营造学英语的氛围,尤其是英语视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首先,课堂上开展各种视听说活动。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畅游,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由于影像图片比单纯的语音材料更直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强化记忆,因此,CAI多媒体课件、英语原版片、英语教学片等大量涌入“视听说”课堂。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生动有趣的画面,特别是多媒体教室的动态画面、英文原版片真实流畅的交际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听说欲望。上课时通过复述课文、讨论问题、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也能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更多地认识、体验、感知、实践英语,尽量从英语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形成较好的英语语感。
  其次,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语言学习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果缺乏实践运用,不仅不能被熟练掌握,而且很快会被遗忘,使英语教与学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后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多看英语报纸。课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尽量用英语交谈,建立校园广播,使学生随时随地收听“***”、“***”、英美会话、配乐朗诵、英文歌曲等节目,也可通过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小组,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增强语感。
  三、在阅读训练中提高语感
  语言学家Francoise Grellet认为,阅读就是在从短文中快速获取信息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提炼和概括。英语专家黄源深说:“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如今的学生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于课文的精耕细作,产生不了语感。”可见阅读不应只是为了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通过阅读,学习者也可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出口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多阅读是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两点:
  1.重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语篇意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加强跳读、略读、扫读等阅读技巧的指导;要摒弃“手牵手,逐句讲”的教学模式,重视语篇的整体输入,重视材料的主旨、意义、内涵,培养学生对段落大意和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他们的语篇意识;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坚持每天使用英语,在不断的阅读、运用中巩固知识,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教师要将精读和泛读紧密结合,课内和课外互相补充,进一步加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积累经验,提高语感。通过精读深入分析语言现象,细致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使其把握材料的思想意义。泛读则是学生借助语言知识,快速、大量阅读语言材料,达到获取信息、积累语言经验、开阔视野的目的,是一个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言语活动、实践的过程。精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泛读是阅读教学的目的。在抓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报刊杂志、英文原版小说,访问英语学习网站等方式开展大量的课外泛读,熟悉各种题材和体裁,接触活的语言,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在阅读中复习词汇,熟悉俗语,增强语感,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快速捕捉、掌握信息的准确度;增大学生的语言实践量,每周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教师要选取适合学生阅读、语言浅显、内容生动的阅读材料;加强课外阅读,并及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能对文章进行概括和合理的推断,并要求学生随时摘下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
  四、在写作训练中发展语感
  多读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和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多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能转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语。写作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英语语感的成熟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日记、课文复述材料、命题作文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只要坚持,日积月累,就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进而训练和发展语感。
  语感培养的方法和手段还有许多,但无论还有多少,都不外乎在心理上加强对目的语学习态度的认识,加强对目的语本身结构、规律、特点的认识,加强对学习语言(言语)技巧方法的认识,加强与言语相关知识联系的认识,在实践上多说多练多用,良好的语感肯定能培养出来。对于先天语感不够的人,尤其得多下苦功,多听多练,因为这是言语学习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教师每日要有“十问”

下一篇: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几个误区


联系方式:371-86217733(教务处) 0371-86210122(办公室) 企业邮箱:zzyzgqshiyan@126.com 地址:郑州航空区新港大道与新港八路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北

Copyright @2015 http://www.xinsu360.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